天,澎湃霞光社發布了一則專題報道:《中國摩托,難進印尼》。根據印尼摩托車工業協會數據,印尼是東盟第一大摩托車市場,也是當今世界上第三大摩托車市場,僅次于中國和印度。
印尼市場上現有摩托車數量為7000萬輛,年銷量能達到700萬輛,幾乎是越南市場(350萬量上下)的兩倍。雖然印尼人均收入水平有限,但根據印度尼西亞統計局的數據,2021年印尼GDP已達到16970.8萬億印尼盾(折合人民幣7.5萬億元)。
真正占領印尼摩托車市場的,既不是中國品牌也不是印尼本土品牌,而是日本摩托車品牌。年銷量700萬輛摩托車的市場,卻幾乎看不到一輛中國摩托車。印尼的電動車工廠集中在東爪哇,大部分是日企的摩托車廠。真正從零配件到生產再到銷售的摩托車,基本沒了中國品牌的影子。
當下中國出口到印尼的電動車品牌,市面上能看到的就是國產品牌“小!。之前在千禧年前后,中國摩托品牌曾經熱銷過一段時間,為了打“價格戰”,拼命在配件上節省成本,導致配件質量不佳,維修成本上升,于是國產摩托在印尼的口碑日趨下滑。
此后東南亞的摩托車市場就被日本品牌所攻占。其中的原因之一,是日本摩托車性價比更高,質量不錯的同時,售后服務與維修也很方便。其中的“長期主義”起效,從生產到維修都與印尼本地緊密相關。生產供應鏈和售后服務是關鍵印尼一位當地摩托車廠商告訴霞光社:“印尼現有的摩托車市場主要由兩個日本品牌主導,分別是本田(74%)和雅馬哈(23%),占印尼摩托車市場的97%。在中國流行的電動車比如雅迪、愛瑪和小牛雖然也在出海東南亞,但在印尼都沒有工廠!
進去的也基本上都是電動摩托品牌,燃油品牌要加油咯。